资讯中心

从北京三大网红建筑低碳运营之道看物业管理行业碳中和路

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全球升温和自然灾害频发,对住宅和商业地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,例如2021年的郑州洪水给当地的地产企业建业集团造成惨重损失。
 
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近年来飞速发展。在管面积的迅速扩大,也意味着责任更重。
 
如何在建筑运行阶段均逐步落实环保降碳举措,是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所在。物业管理公司需要与自身员工、租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、有效运作。不仅要让非政府组织、研究人员、政策制定者、投资者、开发商、设计师、建筑商、材料制造商参与进来,也有必要让实际使用者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节能减排的影响。
 
北京三大网红地标建筑中信大厦(中国尊)、北京凤凰中心、融科资讯中心在建筑运行节能减碳方面表现优异,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?应用了什么低碳技术?具体取得了什么成果?都有哪些经验可供物业管理企业借鉴?
 
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,C Team联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低碳健康地产专业委员会、国际铜业协会和友绿智库,面向中国的物业管理企业开展了一项摸底研究。在4月22日地球日当天举行《物业管理行业碳中和路径研讨会》,分享了调研的主要发现,并启动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、碳中和路径研究。

 
中国尊的低碳运营

 
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设备运维部总经理汪志生中信大厦(中国尊,上图)为实际案例,和大家分享了《超高层建筑低碳运营管理实践》。介绍了中信大厦实际项目管理过程、低碳技术应用及低碳运营实践三部分内容。
 
凤凰中心从设计到使用的节能措施

 
北京凤凰中心物业总经理郑强论坛中表示,物业管理企业在确保服务品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运营能耗,成为一个低碳运营建筑,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在节能减碳方面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坚持。凤凰中心物业管理方和业主方对于建筑减碳工作高度重视,在设计阶段就融入了大量超前的节能设计,持续不断改善节能措施。除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外,更重要的是提高物业全体运营人员和客户的节能减碳意识。
 
融科中心的智慧运维技术

 
天津大学副教授刘魁星为大家分享了《智慧运维技术及融科案例分享》。刘魁星认为建筑能源管理是为提高建筑使用率和使用时限,对建筑设备、能源、社区等进行的综合管理。近20年来,建筑能源管理严重依赖人工经验+手动控制,传统能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住户/租户对于空间使用品质的日益增长的要求,99.9%的建筑并未实现真正的大数据,智慧能源管理模式呼之欲出。

 
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低碳健康地产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李丹分享了《建筑运行碳排放特征和碳中和路径》。李丹表示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70~90%;建筑运行属于能源的消费端。其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供热、采暖、制冷和电力消耗等间接碳排放,占比达90%以上。不同功能的建筑,运行主体不同,用能方式不同,实现碳中和的方式和实施路径不同。建筑运行碳中和工作中减排是关键,排放越少,越容易抵消,越能早日实现碳中和。

 
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斌斯带来了《物业城市低碳管理》。他表示物业城市就是政府把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、公共项目整合成为“大物业”项目,委托一家城市空间整合服务商统筹管理,通过“专业服务+智慧平台+行政力量”相融合的方式,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、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“管理+服务+运营”。通过“碳足迹+碳披露”信息化路径可以有效指引碳中和管理落地执行。

 
北京博绿信远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、国际设施管理协会(IFMA)北京分会理事范雪松为大家讲解了《设施管理之办公室减碳策略》。范雪松表示,办公室减碳策略需要通过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来实现。技术路径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建筑材料或自然获得的材料,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石化能源的消耗,增加碳汇。管理路径包含人员宣传培训、设置有效的激励机制;场所减碳技术改造;过程控制,如对能源消耗的监督,巡视和检查等;运维管理;专业机构能源审计及管理建议。

 
友绿智库分析师朱安博和大家分享了《2022年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调研》。朱安博表示,气候变化及双碳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从上至下现存问题较多,在政府层面支持力度不足,奖惩制度不完善,物业碳中和全靠“自觉”。在行业方面,物业管理既有的业务问题,还没有解决。在接手的时候,96%的企业都存在问题,在运营的过程中,90%的企业也存在问题。在未来双碳背景下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从企业层面来看,物业企业碳中和仍处于萌芽期。缺乏企业碳目标、碳规划,也缺乏人才储备,未来物业管理行业碳中和极具挑战。
 
C Team执行主任杨培丹最后表示,气候变化会给企业带来能耗增加、安全隐患、维护成本上升等问题。虽然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,但低碳转型无疑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C Team将携手业内伙伴,开展深度研究,为物业管理行业的碳中和路径提供支持。
© Copyright 2023 C Team All Rights Reserved.